土方工程是建筑工程的基础环节,涉及场地平整、基坑开挖、回填压实等工序。以下是系统化的施工工艺流程及控制要点:
技术准备
研读地质勘察报告,掌握土层分布、地下水位、承载力等数据。
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含开挖顺序、支护设计、降水措施、应急预案),并开展现场技术交底。
现场准备
清理地表植被、障碍物及垃圾,设置永久/临时坐标控制点、水准点,用白灰标记开挖边界和标高控制线(±0.00基准线)。
配置排水系统(截水沟、集水井),防止地表水流入基坑。
资源准备
机械配置:挖掘机、推土机、压路机、自卸车(数量根据土方量确定)。
人员组织:测量员、机械操作手、普工、安全员。
材料准备:支护材料(钢板桩、木挡板)、降水设备(水泵、井管)。
分层分段开挖
基坑:按"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原则进行,边坡按方案放坡(1:0.5~1:1.5)或设置支护结构。
大面积场地:分台阶开挖(每层深度≤2m),机械开挖后留200~300mm厚土层,人工清底避免扰动地基。
支护与降水
支护方法:中心岛式挖土法、逆作法等,根据地质条件选择。
降水措施:深基坑需提前一周降水至设计深度,黄土地区需进行墓穴探测并处理。
回填施工
清理基底垃圾、积水,验收基底标高后进行垫层施工。
分层回填(厚度≤300mm),每层含水量≤25%,采用蛙式打夯机分层压实,压实系数需达到设计要求。
质量控制
检查平面位置、标高及边坡坡度,控制桩和水准点需定期复核。
回填土不得含有机杂质,粒径≤50mm,含水率符合规范。
安全监测 :设置变形监测仪,及时预警基坑变形。
环境保护 :废渣需外运至指定弃料场,避免污染周边环境。
施工协调 :需与运输、管线等相关部门协调,确保施工进度。
通过以上流程,可确保土方工程的安全、高效与质量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