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瓷器需经过原料处理、成型、装饰、烧制等核心步骤,具体流程如下:
采集与加工
选用高岭土、瓷石(含石英、绢云母)等原料,经风化、粉碎、淘洗去除杂质,沉淀后制成细腻泥浆。
配比与混合
将高岭土与瓷石按比例混合,加入石英砂、草木灰等调节性能,密封发酵数月提升延展性。
制坯
拉坯 :将泥浆倒入转轮,通过双手拉制形成圆盘状坯体。
利坯 :对粗坯修整,确保表面光洁、厚度均匀。
雕刻 :使用刀具在坯体上刻花或镂空。
脱模
成型后脱模,部分工艺需二次干燥处理。
绘画/彩绘
在坯体上绘制图案,青花瓷常用含铁釉料烧制后上蓝料。
施釉
浸釉/荡釉 :圆器浸釉后晾干。
吹釉/浇釉 :大件或复杂造型采用吹釉工艺。
第一次烧制(素烧)
将上釉坯体低温烧制(约700-900℃),形成素瓷基础结构。
第二次烧制(釉烧)
再次高温烧制(约1200-1300℃),使釉料熔融覆盖坯体,增强硬度与光泽。
冷却 :烧制完成后自然冷却。
打磨抛光 :表面打磨至光滑平整。
注意事项 :原料铁含量影响釉色(铁多呈青色),烧制需严格控制温度与时间以避免开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