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振捣的持续时间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判断标准主要包括混凝土表面出现浮浆、无气泡逸出以及混凝土开始出现硬化这三个方面。
混凝土振捣的持续时间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振捣时间过短,混凝土中的骨料会下沉,形成分层,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振捣时间过长,混凝土中的水分和骨料会被过度挤压,导致混凝土的流动性降低,影响混凝土的浇筑效果。因此,混凝土振捣的持续时间应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
1.混凝土表面出现浮浆:这是判断混凝土振捣时间是否足够的一个主要标准。当混凝土振捣到一定程度,混凝土表面会出现一层浮浆,这是由于混凝土中的水泥浆体在振捣作用下上浮形成的。当混凝土表面出现浮浆时,说明混凝土已经基本振捣到位。
2.无气泡逸出:混凝土在振捣过程中,内部会裹挟大量的气泡。当混凝土振捣到一定程度,这些气泡会逐渐逸出。当混凝土表面无明显气泡逸出时,说明混凝土已经基本振捣到位。
3.混凝土开始出现硬化:混凝土在振捣过程中,由于水泥的水化反应,会逐渐开始硬化。当混凝土开始出现硬化迹象,如表面变干、颜色变深等,说明混凝土已经基本振捣到位。
1.混凝土振捣的时间一般控制在15-30秒之间,具体时间需要根据混凝土的种类、骨料的大小、混凝土的稠度等因素来确定。
2.混凝土振捣应遵循“快插慢拔,均匀分布”的原则,以保证混凝土振捣的均匀性和密实性。
3.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应避免过振和漏振,以防止混凝土的质量受到影响。
总的来说,混凝土振捣的持续时间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一项关键参数,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