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过后的节气是春分。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通常在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而紧随其后的是春分,大约在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春分意味着春季的中分点,这一天全球大部分地区昼夜几乎等长。春分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天文节气,也是农业活动的重要参考,象征着春耕的全面展开,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1. 惊蛰习俗:在惊蛰时节,中国有些地方有“打小人”以驱赶霉运的习俗,同时也会食用一些应季食物,如梨,寓意“离”去疾病。
2. 春分的气候特点:春分之后,北半球开始昼长夜短,气温逐渐升高,降水增多,是春播的重要时期。在一些地区,春分还标志着进入春雨季节。
3. 节气与农耕:古代中国社会,节气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惊蛰和春分分别指示着春耕准备和开始的信号,农民会根据这些节气安排播种和耕作,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从惊蛰的万物复苏到春分的昼夜平分,春季的进程在这些细腻的节气变化中缓缓展开,预示着一年之中生机最旺盛时刻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