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制红砖的核心工艺流程可分为原料处理、成型、干燥和烧制四个关键步骤,具体如下:
土壤选择
选用富含铁元素的黏土(红壤土),要求无石子杂质,确保可塑性。
自然风化
将黏土露天堆积半年,经风吹日晒、雨雪冻蚀分解松化,再手工粉碎过筛,得到细密纯土。
和炼提纯
纯土加水揉炼(或踩踏),反复5-6次,排除气泡,形成稠泥。
制坯
将和炼好的泥倒入制坯模,压实后刮去多余泥料,脱模前在模下铺细沙防粘连。
阴干
脱模后的砖坯需阴干(1-2个月),避免曝晒导致裂纹或变形。
燃料选择
一般使用煤炭作燃料,密实砖可用麦草、松枝等缓烧。
窑内烧制
入窑前在砖坯完全干燥后封窑,顶部缓慢加水(约7天),利用水蒸气与高温炭反应生成还原气体,将高价氧化铁(Fe₂O₃)还原为低价氧化铁(FeO),形成红色砖。
烧制温度通常需数小时至十数天,最终冷却后砖体呈红色。
冷却与修整
窑内自然冷却后取出砖坯,修整尺寸并晾干。
质量检测
红砖抗压强度可达MU10左右,适用于普通建筑。
注意事项 :传统手工烧制依赖自然条件(如气候、燃料),工业化生产则通过机械化(如真空挤出机、码坯机)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