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钾在无限稀释条件下的摩尔电导率大约为150 S·cm²/mol。
氯化钾(KCl)是一种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够完全电离成钾离子(K⁺)和氯离子(Cl⁻)。当氯化钾溶液被无限稀释时,溶液中的离子浓度趋于零,但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也相应减少,此时溶液的摩尔电导率达到最大值,称为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Λm∞)。
氯化钾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化学参数,它反映了离子在无限稀释溶液中的迁移速率。根据实验数据,氯化钾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大约为150 S·cm²/mol。这个值是通过在极低浓度下测量氯化钾溶液的电导率并外推至浓度极限而得到的。
在无限稀释条件下,由于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忽略不计,离子迁移率仅受其本身的电荷和半径影响。氯化钾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较高,这表明K⁺和Cl⁻离子的迁移率都相对较高。
值得注意的是,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是一个理论值,实际溶液中的摩尔电导率会因离子强度、溶剂效应等因素而有所降低。
1. 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与有限浓度下的摩尔电导率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电解质解离度和溶剂化效应来解释。在有限浓度下,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溶剂化作用会影响离子的迁移率,导致摩尔电导率低于无限稀释条件下的值。
2. 实际测量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通常需要使用特殊的电导率测量技术,如使用高精度的电导率仪在极低浓度下进行测量。
3. 氯化钾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与其他强电解质(如氯化钠、硝酸钾等)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相比,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为它们都属于单价电解质。不过,具体的数值可能会有所不同,这取决于离子的半径和电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