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被称为“最黑暗”的历史时期,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缺乏统一政权 :五代十国时期没有稳定的中央政府,南方存在多个割据政权(如前蜀、后蜀等),北方则出现真空期,导致长期无政府状态。
武人专权与篡位频发 :五代皇帝多为武将出身,通过军事手段篡位,如后梁、后唐等朝代更迭频繁,仅后周完成统一,但仅维持了13年。
战乱与人口流离 :战火连绵导致大量人口死亡或流离失所,农田荒废,经济严重衰退。
苛捐杂税与赋税沉重 :军阀为维持统治征收“入城钱”“捋须钱”等名目赋税,百姓生活陷入绝境。
文人受压制 :武官掌权导致文人失势,钱穆评价为“武官彻底打压文官的时代”,士大夫阶层话语权被剥夺。
礼乐制度崩坏 :传统儒家秩序瓦解,社会风气堕落,道德水平下降。
契丹南侵与割地 :后晋、后汉时期契丹多次南下,后晋将燕云十六州割让辽国,加剧民族冲突。
内部背叛与分裂 :后晋将领在契丹入侵时叛变,暴露民族性危机。
综上,五代十国的黑暗源于政治混乱、经济崩溃、文化沦丧及民族矛盾的多重叠加,其混乱程度与持续时间均超过前朝分裂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