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的 中秋节 ,象征团圆与丰收,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以下是具体信息整合:
节日名称与别称
农历八月十五被称为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团圆节、拜月节等,是流行于中国及汉字文化圈国家的传统节日。
核心内涵
中秋节以“团圆”为核心,强调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同时寄托对丰收的感恩与对自然的敬畏。
历史起源
起源于上古时期对月神及自然的崇拜,与农耕文化密切相关。汉代时已普及为全国性节日,北宋时期正式定阴历八月十五为中秋。
传统习俗
赏月 :晴朗夜空下赏圆月,吟诵诗词;
吃月饼 :象征团圆与丰收;
祭月/拜月 :部分地区保留对月神及祖先的祭祀活动;
娱乐活动 :舞龙灯、猜灯谜、放烟花等。
文化意义
中秋节不仅是家庭团聚的时刻,也是传承农耕文化、表达感恩与祝福的重要节点,其习俗和内涵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