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有引力定律是由艾萨克·牛顿在17世纪发现的。
艾萨克·牛顿,英国着名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是科学史上的一位巨人。他在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等领域都有重大贡献。1687年,他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发表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个定律描述了任何两个物体都会因为质量而相互吸引,吸引力与两物体的质量之积成正比,与两物体中心点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这个定律的发现,不仅解释了地球上的物体运动,也解释了天体的运行规律,从而推动了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发展。
1."苹果的故事":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据说,牛顿在花园中休息时,看到一个苹果从树上掉落,这启发他思考为什么苹果总是向下掉,而不是向上或者向侧面掉。这个思考促使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2."开普勒定律":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之前,德国天文学家约翰内斯·开普勒已经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这些定律虽然没有揭示行星运动的原因,但却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3."引力常数":在万有引力定律中,有一个常数G,被称为万有引力常数。它的大小决定了两物体之间的引力。尽管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但他并没有测定出G的值。直到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亨利·卡文迪许才首次成功地测定出G的值。
总的来说,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是科学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它不仅揭示了物体运动的规律,也推动了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发展。至今,万有引力定律仍然是我们理解和描述宇宙运行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