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种植需结合选地、繁殖、田间管理及采收等环节,具体方法如下:
土壤要求 :选择向阳、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微酸性至中性沙质壤土(pH值6.5-7.5),避免积水。
前茬处理 :种植前可翻耕20-23厘米深,利用前作物残茬增加土壤有机质,减少病虫害。
根段繁殖 (最常用)
选择粗壮、无病虫害的根茎,剪成5-7厘米长、带有芽眼的节段。
浸泡生根剂(如多菌灵)2小时,晾干后按株距25-30厘米、穴距20-30厘米开沟栽种,覆土3-5厘米。
南方种植时间:2-3月;北方种植时间:3-4月。
扦插繁殖
4-5月剪取10-15厘米长的地上茎,保留下部叶片,斜插土中,覆土6厘米。
再生根长至3厘米后移植,需遮荫保湿。
种子繁殖
3月播种,条播或穴播,覆土0.5-1厘米,保持湿润并覆盖地膜。
需温水浸泡种子10-12小时提高发芽率。
施肥管理
基肥:每亩施腐熟农家肥2000-3000千克,搭配高钾低氮复合肥。
追肥:返青后施提苗肥,生长季追施氮肥、磷肥,重施长根肥(如浓粪尿+磷酸钙)。
水分与除草
保持土壤湿润,雨季排水防涝,干旱时适量灌溉。
定期中耕除草,防止杂草与根系争夺养分。
常见病害 :根腐病(轮作+多菌灵)、叶斑病(代森锰锌)、枯萎病(生石灰+福美双)。
虫害 :蚜虫可用粘虫板或低毒农药防治。
一般在种植后第二年秋季采挖,挖出根茎后晾晒至半干,去除须根杂质即可。
总结 :丹参种植以根段繁殖为主,选地、育苗、田间管理需精细,结合科学施肥和病虫害防治,可确保高产优质药材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