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古代并不是以60天为一年。
在中国古代,最初是以月亮的盈亏周期,即朔望月(约29.5306天)为一个月,一年则为12个月,这种年被称为“太阴年”。由于太阴年只有354天,与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回归年,约为365.2422天)有所出入,导致节气与月相之间的对应关系会发生偏移,为了纠正这种偏移,古人设置了闰月,即在某些年份中插入一个额外的月份。但是,这种以12个月或13个月为一年的方式,并不是以60天为一年。
1.具体的闰月设置方法:最初是以19年设置7个闰月,即“十九年七闰法”。到了汉武帝时期,改为“八十一分法”,即在81年中设置23个闰月。后世又有各种调整,如现行的农历,即阴历,以19年设置7个闰月,闰月的设置规则复杂,但并不是以60天为一年。
2.历史上的年份长度:除了以月为单位的太阴年,古代还有以太阳年为单位的太阳年,如夏朝的阳历,即夏历,一年为365天,也不以60天为一年。
3.其他文化的年份计算:不只是中国,世界各地的古代文化中,年份的计算方式也各有不同,如古埃及的太阳年为365天,古罗马的儒略历以365.25天为一年,古印度的天文历法以360天为一年等,均不以60天为一年。
综上所述,无论是在中国古代还是其他地方的古代文化中,都没有以60天为一年的记录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