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选射灯需综合考虑性能参数、材质安全及场景适配性,具体要点如下:
芯片与显色指数
优先选择大品牌芯片,确保亮度、寿命和光衰稳定;
显色指数(CRI)≥95,可还原物体真实色彩,避免偏色问题。
光束角与防眩光
家庭常用24°或38°光束角,前者适合日常照明,后者聚光效果更佳;
防眩光性能通过URG值衡量,建议URG>13,浅杯设计可减少眩光。
色温与散热
卧室选3000K暖光,客厅4000K冷光,色温差异需控制在500K以内;
散热材质优先压铸铝或冷锻铝,陶瓷灯罩可延长使用寿命。
灯体与灯罩材质
金属/陶瓷材质散热好,但成本较高;陶瓷灯罩防高温且美观;
避免塑料材质,防散热不足导致过热。
防蓝光与频闪
选择蓝光峰值低的射灯,减少对眼睛的伤害;
明确标注无频闪产品,避免长期使用引发不适。
功能区分
装修画/艺术品用15°精准光束角,洗墙墙选36°广角;
厨房、卫生间需防潮灯具,客厅吊灯建议大尺寸。
安装规范
灯体间距80-100cm,重点照明可缩短至60cm;
防眩光设计需搭配深杯或黑杯,避免直射眩光。
避免低价劣质产品,半年坏灯率超70%的案例屡见不鲜;
智能灯具需确认可调光功能,三色变光可能引发频闪。
通过以上要点,可系统筛选出性能稳定、安全可靠的射灯,满足不同场景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