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始于唐朝。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强盛时期,文化繁荣,人民生活丰富多彩。月饼,作为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最早可追溯到唐朝。当时的月饼并非现在的圆形,而是方形或者长方形,制作材料主要是面、糖和果仁等。唐朝的月饼主要是作为祭品供奉月亮,表达人们对丰收和团圆的祈愿。
1.宋朝时期:月饼的制作工艺和形状逐渐发展,开始出现圆形月饼,而且月饼的口味和馅料也更加丰富。月饼逐渐从祭祀用品转变为节日食品,人们在中秋节这一天,不仅会赏月,还会品尝月饼。
2.元朝时期:月饼成为反抗元朝统治的象征。据传,当时的人们在月饼中藏入起义的信息,以此来传递消息,最终成功推翻了元朝的统治。
3.明清时期:月饼的制作技艺更加成熟,馅料种类也更加繁多。明清时期的月饼不仅有甜的,还有咸的,有素的,也有荤的。月饼的大小也有所不同,有的像拳头大小,有的甚至像脸盆那么大。
总的来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始于唐朝,随着历史的发展,月饼的形状、口味和制作工艺都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但中秋节吃月饼这一传统习俗一直被人们保留至今,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