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吸光度可以通过使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测量。
溶液吸光度的测量是分析化学中常见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基于比尔-朗伯定律(Beer-Lambert Law),该定律指出,溶液的吸光度(A)与溶液的浓度(c)、光程长度(l)和摩尔吸光系数(ε)成正比,即 A = εcl。
具体测量步骤如下:
1. 准备工作:首先需要准备一个适当的光学纯的比色皿,将待测溶液倒入其中,确保溶液的体积符合比色皿的标线。
2. 校准:使用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对分光光度计进行校准,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 设置仪器:开启分光光度计,根据待测溶液的预期波长设置仪器的波长。然后设置仪器的吸光度读数范围和灵敏度。
4. 测量:将比色皿放入分光光度计中,关闭盖子,启动测量程序。仪器会自动调节光源的强度,使光通过溶液,并测量溶液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程度。
5. 记录数据:分光光度计会显示吸光度读数,同时记录下该读数。
6. 结果分析:根据比尔-朗伯定律,利用标准溶液的浓度和吸光度数据,可以绘制标准曲线。将待测溶液的吸光度值与标准曲线对比,即可计算出待测溶液的浓度。
1. 摩尔吸光系数(ε):它是一个物质的特性参数,表示溶液在特定波长下每摩尔溶质吸收光的能力。
2. 光程长度(l):指光线在溶液中传播的距离,通常以厘米为单位。
3. 标准曲线的制作:通过绘制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值与浓度的关系图,可以用来校准仪器和定量分析未知溶液的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