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齐物论》
《庄子·齐物论》中的名句“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后被引申为“终是庄周梦了蝶”。这句话并非原句,原句是“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庄子通过这个寓言,探讨了梦境与现实、主体与客体的哲学问题,提出了“物我两忘”的境界,表达了他对人生虚无和相对性的深刻理解。
1.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的思想主张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以寓言和寓言故事来阐述哲学观点。
2. “庄周梦蝶”这个故事,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经典象征,它体现了庄子对人生如梦、梦境与现实难以分辨的哲学观念,以及对个体存在和宇宙万物相对性的深刻洞察。
3. 这句话常被用来形容人生的虚幻和不确定性,以及个体在现实与梦境之间的界限模糊。
总之,“终是庄周梦了蝶”这句话出自《庄子·齐物论》,它不仅是一则寓言,更是庄子哲学思想的精髓体现,引发了后世对梦境与现实、主观与客观深刻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