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十一点到下午两点是午时。
午时,又称为日中,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计时方法,将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午时正好是白天的中间时段,即现代计时的上午11时至下午1时。这个时间段太阳最为强烈,因此也被形象地称为“午阳”。
1.午时在五行中属火,对应的脏腑是心,因此有"心火旺盛"的说法。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午时被认为是养心的最佳时间,应尽量保持心境平和,避免剧烈运动。
2.在古代,午时是重要的时间节点,许多重要的活动都会选择在这个时间进行,如午朝、午膳等。午朝是古代皇帝接见大臣的时间,午膳则是古代人一天中的正餐。
3.在传统文化中,午时还与许多神话传说有关,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就是在午时发生的。
综上所述,午时是指现代计时的上午11时至下午1时,是中国古代计时方法中的一个重要时间段,与许多文化习俗和神话传说紧密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