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底釉白度要求标准主要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行业规范,通常要求底釉白度在80度以上。
陶瓷底釉白度是陶瓷制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底釉白度越高,陶瓷制品的透明度越好,光泽度越高,有利于提高陶瓷产品的档次。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行业规范,陶瓷底釉白度要求如下:
1. 国家标准GB/T 4100-2006《陶瓷器》中规定,陶瓷底釉白度应达到80度以上。其中,白色陶瓷底釉的白度应达到90度以上。
2. 行业规范YB/T 5140-2005《陶瓷底釉》中规定,陶瓷底釉白度应达到75度以上。其中,白色陶瓷底釉的白度应达到85度以上。
3. 陶瓷底釉白度要求还与陶瓷制品的用途有关。例如,餐具、茶具等生活用瓷对底釉白度的要求较高,而建筑陶瓷、卫生陶瓷等对底釉白度的要求相对较低。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陶瓷企业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要求生产底釉,确保陶瓷底釉白度符合要求。此外,陶瓷底釉白度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目测法和仪器法。目测法是通过观察底釉的颜色变化来判断白度;仪器法是利用白度计等仪器对底釉进行精确测量。
1. 陶瓷底釉白度的提高,不仅需要选用优质的原材料,还需要采用合理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如采用优质高白度氧化锌、氧化钡等原料,优化烧成工艺等。
2. 陶瓷底釉白度的稳定性对陶瓷制品的质量至关重要。因此,陶瓷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原料、工艺和设备,确保底釉白度的稳定性。
3. 陶瓷底釉白度的研究与应用,有助于提高陶瓷制品的档次,满足市场需求。近年来,随着陶瓷行业的不断发展,陶瓷底釉白度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