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百在西汉时期开始被称为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原本被称作"诗"或"诗三百",得名于其中收录的305篇诗歌。然而,到了西汉时期,汉武帝推崇儒家学说,将"诗"列入儒家经典之一,并尊称为"经",因此"诗三百"开始被称为"诗经"。
1.“诗经”涵盖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的诗歌创作,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各地民歌,雅是朝廷乐歌,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2.诗经中的诗歌形式多样,包括赋、比、兴等多种表现手法,内容丰富,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
3.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中国诗歌的源头"。
总的来说,诗三百在西汉时期被尊称为"诗经",标志着它在儒家经典中的重要地位。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