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被称为“徽京”主要源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历史渊源、经济文化联系及现代区域合作,具体原因如下:
南京位于江苏省西南部,三面与安徽滁州、马鞍山、宣城等地接壤,是安徽与长三角核心区的天然连接枢纽。宁安高铁、合宁高铁等交通线路密集延伸至安徽,强化了日常通勤与经济往来。
明清时期省会共享
明朝初期南京为南直隶省会,管辖范围包括今安徽、江苏等地;清代江南省分治后,南京仍作为原江南省核心城市,对安徽影响深远。
徽商文化影响
明清时期徽商活跃于南京,经营盐业、典当等行业,至今南京保留徽派建筑(如甘熙故居),形成文化认同。
人口流动与就业
南京外来人口中安徽籍占比常年居首,大量安徽人在此就业、定居,形成情感归属感。
经济辐射能力
南京作为江苏省会,对安徽部分地区(如苏南经济区)具有较强辐射作用,但难以覆盖全省核心城市。
方言与民俗
南京方言(江淮官话)与安徽东部方言相通,饮食(如盐水鸭)、民俗等存在共通性,增强两地文化认同。
历史遗迹影响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与安徽徽州同属“江南省”历史范畴,徽州文化遗迹(如黄山市)进一步强化了区域联系。
南京都市圈涵盖安徽四市,通过产业转移、交通一体化(如地铁延伸至马鞍山)等政策,持续发挥对安徽的辐射作用,巩固“徽京”地位。
综上,“徽京”是南京与安徽历史、地理、文化紧密联系的产物,既体现民间情感,也反映区域协同发展的现实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