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裂缝修补方法需根据裂缝类型、宽度及深度选择合适工艺,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操作步骤
清理裂缝表面灰尘,打磨周围20mm范围,去除碳化层和污染物。
涂抹环氧石英砂浆或专用环氧浆,增强与混凝土的粘结性。
固化后进行装饰或后续施工。
适用场景
塑性裂缝、干缩裂缝宽度≤0.2mm,深度≤保护层厚度,且裂缝静止。
操作步骤
开凿U型或V型槽,槽底光滑,填充柔性密封材料(如环氧砂浆)。
槽口及两侧50mm范围内粘贴无碱玻璃纤维织物或无纺布封护。
使用注浆器自动或手动加压注入灌浆胶,垂直缝自下而上注浆,水平缝逐段灌浆。
适用场景
活动裂缝(如温度裂缝、沉降裂缝)或需全深度修补的裂缝。
操作步骤
配制快速凝结注浆料,注入裂缝内部形成密封层。
灌浆后需加强养护,确保材料充分固化。
适用场景
漏水严重的裂缝,需快速恢复结构防水性。
操作步骤
清理裂缝后,采用低压/高压注胶或开槽法加固。
对于结构性裂缝,需结合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如碳纤维)进行外部加固。
适用场景
大裂缝、结构性损伤或需提升承载力的情况。
材料选择 :根据裂缝类型选择环氧树脂、聚合物水泥、玻璃纤维等材料,确保粘结性和耐久性。
施工环境 :避免在潮湿、多尘环境中操作,确保材料性能不受影响。
定期检查 :修补后需定期监测裂缝变化,及时采取维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