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吃“五黄”的习俗主要源于驱邪避疫、顺应时节的养生需求,以及祈求吉祥平安的寓意。具体原因如下:
黄鳝、黄鱼、咸蛋黄
古人认为农历五月为“毒月”,蛇虫活跃、疫病易发。黄色在五行中属土,具有镇摄邪祟之力,食用这些食材可借助阳气驱散毒气。
雄黄酒
雄黄酒含雄黄成分,传统上用于驱虫避蛇,民间有“饮雄黄酒,百病远走”的说法。虽现代因含微量毒素多用黄酒替代,但仍是重要习俗。
黄鱼、黄鳝
端午前后为黄鱼产卵期,肉质肥美且富含优质蛋白、微量元素(如硒),可增强免疫力;黄鳝体壮肉嫩,性温味甘,补中益气。
黄瓜、咸蛋黄
黄瓜清热解毒、利尿降脂,适合夏季消暑;咸蛋黄含丰富营养,象征团圆与健康。
黄色象征尊贵 :黄色在中国文化中代表吉祥,与丰收的五月相呼应,寓意家庭富足、生活美满。
民间寓意 :通过食用“五黄”,古人希望驱除霉运、保佑家人平安顺遂,甚至有“做事不会黄”的俗语。
调和阴阳 :黄色入脾,可健脾化湿、平衡阴阳,帮助抵御湿热气候。
营养丰富 :黄鱼、黄鳝等食材含优质蛋白、DHA等成分,黄瓜含钾元素,共同促进健康。
综上,“五黄”习俗融合了传统信仰与现代养生,既承载文化内涵,又符合季节需求,成为端午节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