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别称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涵盖历史、文化、地理等多方面内涵:
蓉城
因五代时期后蜀皇帝孟昶遍植木芙蓉,花开时“四十里如锦绣”而得名,后简称“蓉”。
锦城/锦官城
锦城 源于古代蜀锦织造业发达,蜀汉设“锦官”管理织锦,江水因染五彩得名“濯锦江”。
锦官城 因织锦业兴盛成为蜀汉经济支柱,唐代杜甫诗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广为流传。
天府之国
秦末汉初张良言“沃野千里,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指成都物产丰富、气候宜人。
芙蓉城
与“蓉城”同源,因遍植芙蓉得名,现为成都市花。
其他别称
包括“少城”(因城垣较窄得名)等,但前四个为最广泛使用的别称。
总结 :成都的别称既体现其自然与人文景观(如芙蓉、锦绣),又反映历史地位(如蜀锦中心、天府之国),兼具诗意与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