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融的氯化钠能导电,是电解质。
熔融的氯化钠能导电,这是因为当氯化钠(NaCl)从固态加热到熔融状态时,其晶体结构被破坏,离子晶格开始解离,形成了自由移动的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这些离子在熔融的氯化钠中自由移动,从而能够传导电流。
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够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氯化钠在水溶液中也能很好地电离,因此在水溶液中也是一种强电解质。然而,氯化钠在固态时,由于离子被固定在晶格中,无法自由移动,因此固态氯化钠不导电。
在熔融状态下,氯化钠的电离程度非常高,因此能够导电。这种导电性使得熔融的氯化钠在工业上有着重要的应用,例如在电解槽中用于生产氯气和氢气,以及用于制造氯碱工业中的氢氧化钠(烧碱)。
1. 电解质的概念: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强电解质在水中几乎完全电离,而弱电解质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
2. 氯化钠的电离过程:氯化钠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NaCl → Na⁺ + Cl⁻,其中Na⁺和Cl⁻是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够导电。
3. 氯化钠的应用:氯化钠不仅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而且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电解制氯、氢和氢氧化钠,以及作为冷却剂、防腐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