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选择去秦国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魏国政治环境恶化
商鞅在魏国虽受公叔痤赏识,但魏惠王未重用其才能,甚至公叔痤临终前警告魏惠王若不重用商鞅则杀之。这种被冷落且生命受威胁的局面,使商鞅决定离开。
秦国变法需求迫切
秦国长期未进行有效改革,政治、经济、文化落后于诸侯国。秦孝公继位后,为改变国家积贫积弱的现状,发布“求贤令”,承诺“有能出奇计强秦者,与之分土”,为商鞅提供了施展抱负的广阔舞台。
个人理想与能力匹配
商鞅具备卓越的政治改革能力,而秦国作为西陲弱国,正是其实现“穷则思变”理念的理想场所。变法成功后,秦国可迅速崛起,这与商鞅的改革目标高度契合。
秦孝公的务实态度
秦孝公不拘泥于传统制度,注重实际效果。商鞅通过“三招”(如展示改革方案、分析利弊等)成功打动了他,最终获得信任并主持变法。
综上,商鞅是因魏国无发展空间、秦国改革需求强烈以及个人理想与能力匹配,才选择投奔秦国并推动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