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在初一和十五看起来的形状和亮度不同,主要是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轨道和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的相对位置影响的。
首先,我们要知道,月亮本身并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亮,其实是太阳光照亮月球表面的结果。月球绕地球公转,从地球上看,月亮会呈现出不同的形状,这就是月相。月相的变化周期,也就是从新月到新月的时间,被称为一个月,大约是29.5天。
具体来说,初一的时候,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的中间,我们看到的是新月,太阳照亮月球的那一面我们看不到。随着月球的移动,我们能看到越来越多的被照亮的部分,这就是从新月到上弦月的过程。当月球移动到地球和太阳的对立面时,我们看到的是满月,太阳照亮月球的那一面全部朝向我们。之后,月球继续移动,我们能看到被照亮的部分逐渐减少,这就是从满月到下弦月的过程。
1.月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形,所以月亮离地球的距离会有所变化,这就导致了月亮看起来的大小也会有所不同。最远的时候被称为远地点,最近的时候被称为近地点。在近地点时,月亮看起来会比远地点时大一些。
2.月亮的公转速度并不均匀,有时候快有时候慢,这就导致了有时候从新月到满月的时间会短一些,有时候会长一些。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满月会出现在农历的十五,有时候会出现在十六或者十七。
3.除了月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也会影响我们看到的月亮的形状和亮度。因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不同,太阳照亮月球的角度也会有所不同,这就导致了我们看到的月亮的亮度会有所变化。
总的来说,月亮在初一和十五看起来的形状和亮度不同,是由于月球和地球的相对位置以及地球公转的影响。这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一种天文学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