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未收录“肖”姓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历史渊源与人口规模
北宋初年编纂《百家姓》时,“肖”姓尚未形成规模,而“萧”姓已是江南望族,具有较高社会地位。北宋统治者优先收录皇家赵姓、吴越钱姓等显赫姓氏,导致“肖”姓被遗漏。
文化认知与避讳
古代“肖”姓多用于“肖像”“不肖”等词汇,被视为不吉利的象征,长期被忽视。此外,部分家族因避讳与帝王同姓(如萧何、萧衍等),主动减少使用频率。
汉字简化运动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汉字简化时,“萧”被改为“肖”,但户籍部门审核不严,导致大量“萧”姓人改为“肖”姓。这一过程加速了“肖”姓的普及,但未使其被《百家姓》收录。
《百家姓》编纂原则与局限性
该书成书于北宋,主要收录504个姓氏,侧重皇室、权贵及社会地位较高的姓氏。由于“肖”姓在当时影响力极小,且缺乏文献记载,未被纳入其中。
补充说明 :尽管《百家姓》未收录“肖”姓,但现代户籍、墓碑等仍保留“萧”字,部分家族采取“墓碑写萧,户口写肖”的折中方案。此外,肖姓人口在2010年达740万,成为全国第三十三大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