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陶需经过材料准备、成型、干燥、烧制及冷却等关键步骤,具体方法如下:
陶土选择 :根据需求选择粘土或瓷土,陶土需具备一定粘性且易烧制。
工具配置 :准备陶轮、切割工具、釉料、窑炉(可选电/煤气/柴火)及测温工具。
塑形方法 :通过揉捏、拉坯或模塑制作陶坯,可结合手工雕刻或印坯技术。
表面处理 :修整坯体去除多余陶泥,使用砂纸打磨或刀具精雕,完成后可施釉或彩绘。
自然风干 :将坯体置于通风处自然干燥,需根据厚度和天气调整时间。
低温烘烤 :干燥后进行低温(600-900℃)烘烤,加速干燥并减少开裂风险。
窑炉选择 :可用柴火窑、电窑或煤气窑,现代电窑可精准控制温度(1000-1600℃)。
升温策略 :
柴火窑 :通过调节投柴频率和通风口实现稳定升温,需预留预热阶段(200-300℃)。
电窑/气窑 :编程控制升温曲线,分阶段达到中温(900-1200℃)或高温(1200-1400℃)。
气氛控制 :氧化焰(供氧充足)烧制亮色釉面,还原焰(减少氧气)产生窑变效果。
缓慢冷却 :烧制结束后需在窑内静置冷却,避免骤冷导致裂纹。
二次处理 :可喷釉或上蜡提升光泽和耐用性。
注意事项 :初学者建议使用小型窑炉,控制火候和坯体厚度;若使用柴火,需注意火候稳定性和窑体密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