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速断保护的整定计算原则是为了确保在电力系统中,当发生短路故障时,保护装置能够迅速、准确地动作,切断故障电路,防止故障扩大,保护电力设备和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电流速断保护是电力系统中一种常用的保护方式,其整定计算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选择性原则:电流速断保护应具备选择性,即只有当被保护线路发生故障时,相应的保护装置才应动作,不应误动作。为此,需要根据不同线路的短路电流大小和距离保护装置的远近,合理整定保护装置的动作电流。
2. 灵敏度原则:电流速断保护应具有足够的灵敏度,即在最小短路电流下,保护装置能够可靠动作。这要求整定值应小于线路末端短路时的最小短路电流。
3. 快速性原则:电流速断保护应具有快速动作特性,以便迅速切断故障电路。这通常通过减小保护装置的动作时间来实现。
4. 整定值确定:整定值应根据以下因素确定:
线路末端短路电流:这是确定整定值的基础,一般要求整定值略大于线路末端短路电流。
保护装置的动作特性:不同类型的保护装置具有不同的动作特性,如定时限保护和反时限保护。
保护装置的可靠性和整定误差:保护装置的可靠性和整定误差也会影响整定值的确定。
5. 过电流保护整定:在电流速断保护的基础上,还应考虑过电流保护整定,以应对短路电流较小的情况。过电流保护的整定值应大于电流速断保护的整定值。
1. 短路电流计算:短路电流计算是整定电流速断保护的基础,需要考虑系统电源容量、线路参数等因素。
2. 保护装置特性:不同类型的保护装置(如定时限保护、反时限保护)具有不同的动作特性,需要在整定计算中考虑。
3. 保护装置的调试和维护:整定计算完成后,还需对保护装置进行调试和维护,确保其能够可靠、准确地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