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外资金管理应采取科学、规范、透明的方法,确保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预算外资金是指国家财政预算之外,由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单位根据国家政策和实际情况,自行筹集和使用的一部分资金。有效管理预算外资金,对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保障公共支出需求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一些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方法:
1. 明确资金来源和使用范围:首先,需要对预算外资金的来源进行详细记录和分类,明确资金的使用范围和用途。这有助于确保资金按照既定目标使用,避免资金滥用。
2. 建立健全的资金管理制度:制定预算外资金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包括资金筹集、使用、监督和审计等方面的规定。通过制度约束,确保资金管理的规范性和透明度。
3. 实施预算编制和执行:对预算外资金进行年度预算编制,明确资金的使用计划和目标。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预算执行,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整。
4. 加强资金监督和审计:建立内部和外部监督机制,对预算外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监督和审计。审计结果要及时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5. 推进信息化管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预算外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资金的实时监控和动态管理。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资金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
6. 加强人才培养: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确保资金管理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7. 推广绩效管理:将绩效管理理念引入预算外资金管理,通过对资金使用效果的评估,促进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1. 《预算法》和相关财务法规,为预算外资金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2. 国际预算协会(IBAC)发布的《预算外资金管理指南》,提供了国际通行的预算外资金管理经验。
3. 各国成功案例,如新西兰的公共资金管理、英国的公共服务财政管理等,可以为我国预算外资金管理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