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的排序规则主要是根据公民的个人信息进行编码,包括出生日期、性别、户籍地等信息。
身份证号码的排序规则如下:
1.地址码:身份证号码的前6位表示行政区划代码,按照国家标准GB/T2260的规定进行编码,第一位表示省份,第二位表示城市,第三位表示县区,第四到六位表示街道或乡镇。
2.出生日期码:身份证号码的第7位到第14位表示出生日期,按照YYYYMMDD的顺序进行编码。
3.顺序码:身份证号码的第15位到第17位表示在同一地址码所标识的区域范围内,对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人编定的顺序号,顺序码的奇数分配给男性,偶数分配给女性。
4.校验码:身份证号码的最后一位是校验码,可以是0-9的数字,也可以是字符X。校验码是根据前17位数字通过一定的算法计算出来的,用于校验身份证号码的正确性。
1.身份证号码的校验码计算方法是:将前17位数字分别乘以不同的系数,系数从第一位到第十七位依次为:7,9,10,5,8,4,2,1,6,3,7,9,10,5,8,4,2。然后将这17个数字和系数相乘的结果相加。最后用加出来的和除以11,得出的余数就是校验码,如果没有余数,则校验码为11。
2.身份证号码的前15位是由出生日期和顺序码组成的,所以每个人的前15位身份证号码是唯一的。
3.身份证号码的第18位是校验码,用于校验身份证号码的正确性。如果身份证号码的前17位都是正确的,但是第18位错误,那么这个身份证号码就是错误的。
身份证号码的排序规则是根据公民的个人信息进行编码的,每个人的身份证号码都是唯一的,通过身份证号码可以获取到公民的个人信息。了解身份证号码的排序规则,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身份证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