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制作主要分为原料处理、成型、烧制、装饰和成品处理五个核心步骤,具体流程如下:
精选黏土 :选择高岭土(含铁量>3%)或瓷土,经风化、粉碎、清洗去除杂质,沉淀晾干后制成可塑性泥团。
添加剂混合 :加入石英砂、草木灰等增强抗裂性,密封发酵数月提升延展性。
塑形方法 :通过手工揉捏、轮盘拉制、注模或挤出成型,形成碗、盘等器型。
细节处理 :成型后进行雕刻或装饰,提升艺术性。
初次烧制 :800°~900℃高温烧结,形成陶器(气孔大、易吸水)。
二次烧制 :1200°~1300℃完全烧结,形成瓷器(玻化釉面、硬度高)。
温度控制 :需精确调节以避免原料熔化或开裂。
釉料应用 :烧制后涂釉(透明釉、彩釉等),再二次烧制使釉面光滑。
表面处理 :通过绘画、贴花等工艺增强装饰性。
冷却与打磨 :自然冷却后打磨抛光,提升外观质量。
质量检验 :检查瑕疵后包装销售。
总结 :陶瓷制作融合了材料科学、工艺技巧与艺术表达,需严格把控原料、温度及烧制流程,才能实现从陶器到瓷器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