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没有废除嘉庆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四点,主要与清朝政治制度、乾隆的帝王策略及和珅自身定位有关:
清朝政治制度限制
和珅虽位高权重,但始终未掌握实际军事力量和广泛势力网络。清朝实行高度集权制度,官员权力需依赖皇帝授权,和珅缺乏独立行动的基础。
乾隆的主动安排
乾隆晚年故意让和珅“幕后执政”三年,削弱嘉庆的实权。这一安排既为和珅提供了继续发挥影响力的空间,也使嘉庆对其产生强烈不满,为后续清算埋下伏笔。
嘉庆即位后的清算
嘉庆亲政后,因和珅长期把持朝政、导致国库亏空及白莲教问题未解决,决定借机铲除其势力。乾隆去世后,嘉庆迅速定罪和珅,最终赐其自尽。
和珅的自我认知
和珅清楚自己仅是乾隆的“奴才”,缺乏篡权能力。他更关注个人荣华富贵,未对嘉庆形成实质性威胁,且嘉庆的改革理念(如节俭、反腐)与和珅的贪腐本质背道而驰。
综上,和珅未能废除嘉庆的根本原因在于制度约束、皇权博弈及个人定位的局限性,最终被嘉庆以“清算贪腐、整顿朝纲”为名彻底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