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混凝土防冻需结合材料预处理、施工工艺和养护措施,确保混凝土在低温环境下正常硬化。以下是具体方法:
预拌混凝土要求
选用优质水泥,提前备好防冻剂、缓凝剂,并确保预拌混凝土出机温度达标(通常需加热至40℃以上)。
拌合水使用温水,石料需干燥且堆放防冻,减少含水率。
原材料加热
沙石、拌合水可提前加热,但温度需控制在40℃以下,避免水泥假凝。
配合比优化
增加水灰比、掺加缓凝剂和防冻剂,提升初期强度和抗冻性。
调整运输和浇筑方式,采用保温容器减少热量散失。
施工时间选择
优先在气温较高的时段(如下午)施工,减少低温影响。
覆盖保温
浇筑后覆盖棉被、保温棉毡或塑料薄膜,锁住热量并减少蒸发。
加热养护
暖棚法 :搭建暖棚并设置加热设备,保持温度≥5℃。
蒸汽加热法 :通过蒸汽管道加速水泥水化,适用于大型工程。
化学养护
混凝土中掺加防冻剂、早强剂,降低冰点并缩短养护时间。
温度控制 :施工现场需保持≥5℃,严寒地区≥10℃。
监测与防护 :定期测温,温差超过20℃时加强保温;防风措施(如挡风板)减少热量散失。
拆除时机 :模板拆除需待混凝土强度达设计值的70%以上,且内外温差≤15℃。
通过以上综合措施,可有效防止混凝土在冬季受冻,确保施工质量和结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