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被称为“刺桐城”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历史渊源
泉州在五代十国时期(943-957年)由晋江王留从效扩建城廓时,沿城墙环植刺桐树。刺桐盛开时满城红霞,形成独特景观,因此得名“刺桐城”。
植物特征
刺桐(又称象牙红)原产于印度和马来西亚,枝干带瘤状锐刺,花期长达3个月。其花朵火红、枝叶繁茂,与泉州古城风貌相映成趣,成为城市标志性景观。
文化象征
刺桐花被定为泉州市花,历代文人墨客以“刺桐”为题材创作诗词,如“闻得乡人说刺桐,叶先花发始年丰”,进一步强化了城市文化认同。
国际传播
五代时期,阿拉伯商人误将“刺桐”音译为“齐敦”,使泉州在海外文献中出现“齐敦城”之名,但这一名称未广泛流传,故“刺桐城”成为主流称谓。
综上,泉州因刺桐树的历史种植、文化寓意及自然景观,成为兼具历史底蕴与地域特色的城市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