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粪发酵可通过传统堆肥法、微生物发酵法等实现,具体方法如下:
材料准备
干鸡粪铺平后,覆盖塑料膜保温保湿,自然升温发酵。若含水量高,需先与秸秆粉混合降低湿度。
操作要点
温度控制 :发酵初期温度快速上升,需定期翻堆(2-3天一次)促进均匀发酵,避免高温杀死微生物。
时间周期 :通常需2-6个月,最终形成深褐色、松散无臭的有机肥。
注意事项
避免阳光直射,保持堆体透气性,防止臭味和养分流失。
材料准备
鸡粪与发酵剂(如EM菌、红糖水)混合,再加入秸秆粉或麦麸调节湿度。例如:1瓶EM菌+10斤红糖+200斤水混合发酵24小时。
操作要点
温度管理 :发酵温度控制在40-60℃,高温时通风散热,防止微生物失活。
翻堆频率 :2-3天翻堆一次,促进均匀发酵,缩短至7-10天。
优势
发酵周期缩短至20天左右,有机肥质量更优,且减少环境污染。
湿度控制 :干粪需保持40%-60%湿度,湿粪不超过50%,避免过干或过湿。
通风透气 :高温时揭膜通风,保持空气流通,防止臭味积累。
安全处理 :避免使用未发酵鸡粪直接施用于水体,防止污染。
通过科学方法发酵,既能高效利用鸡粪资源,又能提升有机肥品质,实现环保与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