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整精米率国家标准是指对大米加工过程中,去除杂质、破损粒后的整精米重量与原糙米重量的比例,该比例需达到一定标准。
大米整精米率是国家对大米产品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大米的食用品质和外观。整精米率是指在大米加工过程中,去除杂质、破损粒后的整精米重量与原糙米重量的比例。根据我国国家标准GB1354-2015《大米》,不同类型的大米整精米率有不同的要求。
1. 对于普通早稻,整精米率应不低于55%;
2. 对于普通晚稻,整精米率应不低于58%;
3. 对于优质早稻,整精米率应不低于60%;
4. 对于优质晚稻,整精米率应不低于62%;
5. 对于梗米,整精米率应不低于60%。
整精米率越高,说明大米加工过程中的技术越先进,大米的品质越好。整精米率高的大米,外观整洁,口感细腻,营养价值更高,深受消费者喜爱。
为了确保大米整精米率达到国家标准,大米加工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
(1)选用优质原料: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大米原料,保证原料质量。
(2)优化工艺流程:采用先进的大米加工工艺,提高整精米率。
(3)加强设备维护:定期对加工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严格控制杂质:在加工过程中,加强杂质的去除,提高整精米率。
(5)加强质量检测:对成品大米进行质量检测,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
1. 大米整精米率的计算方法:整精米率 = 整精米重量 / 原糙米重量 × 100%。
2. 影响大米整精米率的因素:原料质量、加工工艺、设备性能、杂质含量等。
3. 提高大米整精米率的措施:选用优质原料、优化工艺流程、加强设备维护、严格控制杂质、加强质量检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