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减值准备确认损失,需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财务报告编制规则,对资产的可回收金额进行评估,并与资产的账面价值比较,确认损失。
资产减值准备是企业在财务报表中,对可能发生的资产价值减少所进行的预计和确认。在确认损失时,企业应遵循以下步骤:
1. 识别资产减值迹象:企业首先需要识别资产是否存在减值迹象,如市场条件变化、资产使用效率下降、技术更新换代导致资产过时等。
2. 估计可回收金额:资产减值损失确认的关键在于估计资产的可回收金额。这通常包括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以及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企业可以使用市场数据、专家意见或内部估计等方法来确定这两个金额。
3. 比较账面价值和可回收金额:将估计的可回收金额与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比较。如果可回收金额低于账面价值,则表明资产发生了减值。
4. 确认减值损失:当可回收金额低于账面价值时,企业应计算减值损失,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减值损失的计算公式为:减值损失 = 账面价值 - 可回收金额。
5. 记录会计分录:企业需要在财务报表中记录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通常会计分录为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资产减值准备”科目。
6. 持续监控:即使已经计提了资产减值准备,企业仍需持续监控资产的可回收性。如果情况发生变化,可能需要重新评估资产减值准备。
1. 《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资产减值的具体规定,如《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
2. 有关资产评估的方法和准则,如《资产评估准则》。
3. 国内外相关案例研究,了解企业在确认资产减值损失时的实际操作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