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生态鱼缸需结合材料准备、结构搭建、植物配置及后期养护,具体步骤如下:
基础材料 :透明鱼缸(或矿泉水瓶)、怪石、火山石、水草泥、溪流石、苔藓、细沙、小金鱼/假人模型。
辅助工具 :黑色泡沫胶、粘合剂、抽水机、漏斗、水草(如矮珍珠、水榕等)、日光灯。
假山起形
用石头堆叠自然造型,用黑色泡沫胶固定,注意避免石块过重或过大。晾干后检查缝隙是否堵塞。
流水系统
将水管固定在石头缝隙处,隐藏出水口,用陶土/碎石填充缝隙并晾干。确保系统畅通无阻。
底泥与植物
在缸底铺水草底泥(如五味泥),密植度50%-75%,搭配绿萝、蕨类等水生植物,覆盖苔藓增加层次感。
水质管理
每隔1-2周换水,保持PH值6.5-7.0,水温23-28℃。
使用小螺/小虾清理藻类,或添加活性炭吸附有害物质。
光照与喂食
白天开灯6-8小时,提供0.6-1瓦光照;定期投喂鱼食,后期可减少换水频率。
优先选择无氯水,晾晒或使用纯净水。
避免使用玻璃材质过厚的容器,便于观察和维护。
初期可搭配小型瀑布过滤系统,后期生态平衡后简化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