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上》。
“鱼逐水草而居,鸟择良木而栖”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是:“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这里孟子用鱼逐水草而居、鸟择良木而栖的比喻,来说明人们追求生存和幸福的天性,以及在面对生存与道义的选择时,应该坚持道义的原则。
这句话强调了生物的本能追求,即寻求适宜的生存环境。在人类社会中,它也被用来比喻人们选择居住、工作、交友等时,都会倾向于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条件。同时,这句话也体现了孟子思想中关于“义”的重视,即在面对生存与道义的冲突时,应当坚守道德原则。
1. 《孟子》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由孟子及其弟子所着,是研究儒家思想的重要文献。
2. “义”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指的是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准则。
3. 在现实生活中,“鱼逐水草而居,鸟择良木而栖”这一理念常常被用来指导人们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以及如何在面对道德困境时做出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