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望是指月亮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的周期,也就是一个月的长度。
朔望这个词来源于中国的农历,"朔"指的是农历每月初一,这时月亮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从地球上看,月亮被太阳照亮的那一面正好被挡住,因此我们看不到月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新月"。"望"指的是农历每月十五或十六,这时地球在太阳和月亮之间,月亮被太阳照亮的那一面完全朝向地球,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一轮圆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满月"。从"朔"到"望"再到"朔",大约需要29.53天,这就是一个朔望月的长度。
1.朔望月的长度并不是固定不变的,由于月亮绕地球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因此月亮的速度会有所变化,导致朔望月的长度在29.3天到29.8天之间变化。
2.除了朔望月,还有恒星月,是指月亮绕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7.3天。因为地球也在绕太阳公转,所以从地球上看,月亮的位置大约每27.3天会回到原来的位置,但是此时地球已经移动,因此我们看到的月亮的位置也会有所变化。
3.在中国农历中,朔望月被分为二十四节气,每节气间隔大约15天。这样,每月有两个节气,全年有二十四节气。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因此与朔望月并不完全对应。
朔望是中国农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习俗中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