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砖出现空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施工工艺问题
湿铺瓷砖时,由于水泥砂浆中水分较高,在自然干燥过程中水分渗透到基层,干燥后形成空洞,导致地砖与基层之间不能充分粘结,从而出现空鼓。
技术不熟练的工人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如砂浆瓷砖胶混合比例没有按照规定配比、基层基面表面清理不干净、垫层砂浆铺设太厚或加水过多、基层没有浇水或浇水湿润不够等,也会形成空鼓。
瓷砖背面未清理干净
瓷砖生产出来时背面会有大量的脱模剂,如果脱模剂清理不干净,会影响瓷砖背胶与瓷砖的粘结力,从而导致空鼓。
环境及季节原因
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也可能导致瓷砖空鼓。例如,在冬季施工时,室内温度过低,水泥沙浆的凝固速度会变慢,影响瓷砖的铺贴质量。此外,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的瓷砖,也容易出现空鼓现象。
材料质量问题
如果使用的水泥、瓷砖等材料质量不过关,如水泥强度不够、瓷砖吸水率过高或过低等,也可能导致瓷砖空鼓。
施工管理问题
装修公司在施工管理上存在过错,如施工师傅未严格按照施工标准施工、地暖的找平未达到强度标准、瓷砖有一定的误差等,都可能导致瓷砖空鼓。
其他因素
瓷砖铺贴后一般需要1~2天的干燥时间,在这段时间由于瓷砖与基层并没有完全干燥,在上面走动、敲击等使其受到外力作用影响就会导致瓷砖松动、脱落。
使用中的水的渗透、冲刷,可能会有少量水分顺着裂纹渗入地砖下层,进而影响到该区域整体的防水效果,长期下来可能导致空鼓。
综上所述,地砖出现空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施工工艺、材料质量、环境因素、施工管理以及其他一些细节问题。为了避免空鼓现象,建议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操作,确保材料质量,并注意施工环境的湿度和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