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砖 不能有空鼓,原因如下:
地砖的吸水率低:
地砖一般铺贴在地面上,其吸水率较低,通常为0.5%至1%。由于吸水率低,地砖能减少水汽对地面的影响,有效避免变色、空鼓、脱落、开裂等问题。
墙砖与地砖的吸水率差异:
墙砖(内墙砖)的吸水率较高,通常在10%左右。墙砖铺贴后,水泥浆液中的水可以被瓷砖吸收并固化,形成瓷砖对墙面的抓握力。如果墙砖吸水率过低,可能会因粘结度不够而空鼓脱落。而地砖由于吸水率低,水泥砂浆与地砖无法有效粘结,铺贴后极有可能出现瓷砖空鼓脱落。
空鼓的危害:
空鼓会导致地砖开裂、脱落,负重时容易破碎。空鼓的地砖在行走时会发出异响,容易让人产生不适感,还可能导致行走时打滑,存在安全隐患。此外,空鼓还会影响地砖的防水性能,导致潮湿、异味等问题,影响居住的舒适度。
施工技术问题:
技术不熟练的工人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等人为问题,也会形成空鼓。例如,铺贴过程中未使用合适的胶水、施加的压力不足等,都可能导致砖面与基层没有充分结合。
材料问题:
如果所使用的水泥砂浆质量不合格,或地砖本身存在缺陷,都会导致空鼓。此外,不同瓷砖的吸水率不同,按照施工规范要求需将瓷砖进行浸水湿润,但湿润不够充分或未进行浸水湿润,也会导致瓷砖从粘结层中吸收水分,引起粘结层中水分不够,造成粘结层与瓷砖面粘不牢固。
综上所述,地砖不能有空鼓,因为空鼓不仅会影响地砖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还会影响整体的美观度和舒适度。为了避免空鼓,施工时应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方法,确保施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