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砖容易崩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外部应激力 :在搬运或放置地砖时,如果受到重击或压力,容易导致崩瓷。崩边:
铺贴瓷砖时,如果铺设师傅不熟练,使得瓷砖与瓷砖相碰撞,最终导致瓷砖边开裂。
瓷砖质量差:
劣质瓷砖硬度不够,在使用过程中承重过高容易开裂。此外,瓷砖的吸水率问题也会导致膨胀系数过大,容易胀裂脱釉。
铺贴问题
浸泡时间不足:
有一定吸水率的瓷砖在铺贴前若不浸水,干地砖会吸收结合层的水份,导致粘贴不紧密。
缝隙过小:瓷砖之间的缝隙过小,热胀冷缩时容易相互挤压,导致翘起、开裂甚至脱落。
施工工艺问题:水泥砂浆铺设太厚、水泥加水过多、留缝过窄、基层处理不干净等都可能导致瓷砖空鼓、脱层。
热胀冷缩:
瓷砖在热胀冷缩过程中,如果砖片之间的缝隙过小,容易相互挤压导致开裂。
基层问题:
基层地面比较光滑,或者基层处理不干净,可能导致瓷砖起拱现象。
其他因素:
瓷砖铺贴后没有干固前在砖面走动踩踏,或者铺贴区域基层有暖气管线,也可能导致瓷砖崩瓷。
建议
选择高质量瓷砖:购买时选择硬度高、吸水率适中的瓷砖,避免使用劣质产品。
正确铺贴:确保瓷砖在铺贴前充分浸泡,铺贴时留出适当的缝隙(一般建议2-3毫米),并使用干硬水泥砂浆进行粘贴。
基层处理:确保基层地面干净、平整,必要时进行打毛处理,以增强瓷砖与基层的粘结力。
避免重物压迫:在搬运和放置地砖时,避免重物直接压在瓷砖上,防止崩瓷。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地砖崩瓷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