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时期的厨具种类繁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灶 :唐代最为核心的炊具,用于烧火做饭。灶最早在地里挖坑燃火,后来发展为砖垒砌的炉灶,甚至可移动的单体灶。
鼎 :以青铜器为材料,有三足圆形和四足方形两类。鼎上有两耳便于挪动,下有三足支撑,具有传国重器的功能,尤其在祭祀典礼中象征权力。
镬 :鼎的变体,削去三足,用于煮肉和调和五味。
鬲 :形态特征不确定,有两足或三足,类似鼎或釜和镬,用于煮粥。
锅 :原指车毂外的铁箍,后逐渐成为镬的俗称,用于煮肉。
甑 :圆筒状,底部有许多小孔,用于蒸熟食物,类似现代电饭锅的蒸盘。
鏊 :形状类似锅,但具体用途不详。
甗 :古代炊具,具体形状和用途不详。
釜 :用于煮食物,底部有放柴木的空洞,类似鼎但功能不同。
鬶 :古代炊具,具体形状和用途不详。
斝 :古代炊具,具体形状和用途不详。
这些炊具不仅反映了唐代烹饪技术的发达,也体现了当时社会文化的繁荣和饮食文化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