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校外培训的规定,综合多部门文件及政策要求,主要包含以下方面:
学科类与非学科类划分
学科类:语文、数学、英语等国家课程标准内的学科培训;
非学科类:体育、艺术、综合实践活动等。
培训内容规范
必须符合国家课程标准,不得超纲超前;
非学科类培训需报行业主管部门备案。
收费限制
单次收费不得超过5000元,且不得超过60课时;
不得以充值、次卡等形式变相收取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费用。
价格公示与监管
培训价格需显着位置公示,禁止恶意涨价或超时段收费。
审批与登记
需依法取得校外培训办学许可,学科类登记为非营利性法人;
线上培训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非学科类需报行业主管部门审核。
师资要求
学科类教师需取得教师资格证,非学科类教师需具备职业能力证明;
禁止聘用中小学在职教师及教研人员。
从业人员培训
定期开展师德师风和业务培训,建立黑名单管理机制。
场所与设施
培训场所需符合消防、环保等安全标准,配备必要设施;
线上平台需具备稳定性和信息安全保障。
教学管理
培训进度不得超过当地中小学校同期进度,不得布置书面作业;
禁止组织或参与等级考试、竞赛,不得公布学业成绩和排名。
部门职责
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学科类培训审批,行业主管部门负责非学科类监管;
建立预收费监管机制,主动签订服务合同并开具发票。
违规处罚
未经审批擅自办学、超纲教学等行为将面临警告、罚款等处罚;
重点打击隐形变异培训(如线上转线下、换名顶替等)。
以上规定旨在规范校外培训市场,保障学生权益,促进教育公平。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操作细则,可参考教育部官网发布的《校外培训管理办法》等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