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政策文件,校外培训主要分为学科类和非学科类两类,具体划分如下:
涵盖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科内容,包括:
核心学科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道德与法治、体育与健康;
其他学科 :日语、俄语、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等。
不涉及学科标准规定的内容,包括:
艺术类 :音乐、美术、舞蹈(如芭蕾舞、民族舞)、书法、雕塑等;
体育类 :游泳、篮球、足球、武术等;
兴趣特长类 :编程、机器人、科学探索、航模制作、围棋、书法班等;
综合实践类 :社会实践活动(如夏令营、研学旅行)、科技创新项目等;
语言类 :口语表达、翻译、辩论等。
学科辅导与兴趣班 :若培训内容涉及学科标准规定,则归为学科类;若为纯粹兴趣培养(如绘画班、乐器班),则属于非学科类;
特殊类型培训 :如考试辅导(高考、雅思等)、竞赛培训等,通常归为学科类。
教育部多次发布通知明确划分范围,例如:
2021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2024年补充说明将编程、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纳入学科类管理。
建议家长根据培训内容对照上述分类,判断其性质,并关注当地教育部门发布的最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