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招聘的打分需要结合量化指标与质化评价,具体可分为以下步骤和维度:
招聘计划完成率
达成率≥98%:20分;
95%-98%:16分;
92%-95%:12分;
低于92%:0分。
实际到岗率
全勤(1周/半月以上):15分;
超过1天:13分;
超过2天:10分;
超过3天:0分。
人均招聘费用
根据岗位级别细化指标,例如:
高级人才:≤5000元/人;
中级人才:≤8000元/人;
普通人才:≤12000元/人。
平均到岗时间
1-2周:15分;
3周以上:0分。
招聘信息发布及时率
及时率≥95%:15分;
90%-95%:13分;
85%-90%:10分;
低于85%:0分。
工作业绩(40%)
根据实际完成值与目标值的对比打分,达标得分>100分,超出部分按比例计算。
工作态度(20%)
主动性、责任心等综合评分,若服从管理评分<10分,则总态度得分≤50分。
专业能力(20%)
包括教材分析、教学设计、课堂组织等能力,通过试讲或答辩表现评估。
指标分级打分
采用5级评分标准(优秀、良好、一般、需改进、不合格),每级对应具体分数区间。
综合评分计算
总绩效得分=工作业绩×40% + 工作态度×20% + 工作能力×20% + 招聘效率×20%。
薪酬调整 :与绩效奖金挂钩,总绩效得分越高,奖金比例越高;
晋升依据 :连续多个考核周期表现优秀者优先晋升;
培训改进 :针对需改进指标制定个性化培训计划。
指标合理性 :避免单一指标(如招聘人数)导致考核失衡,需结合岗位特性设定;
数据时效性 :月度考核以当月数据为准,季度或年度考核需总结周期性成果;
反馈机制 :考核后及时与招聘人员沟通,指出优势与不足,促进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