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经济在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同时,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效益提升,整体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具体表现如下:
GDP增速稳定
全年GDP增速为6.7%,与预期保持一致,分季度呈现“三稳”特征,其中四季度增速达6.8%,显示出工业生产企稳迹象。
工业生产企稳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至6.0%,但分季度反弹,二、三、四季度增速均为6.1%。
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表现突出,增加值增速分别达10.8%和10.5%,高于整体工业增速。
投资与价格走势
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5.8%,增速高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7.7个百分点。
PPI结束连续54个月下降,四季度同比涨幅扩大,反映需求回暖和企业效益改善。
“三去一降一补”推进
钢铁、煤炭行业完成去产能任务,原煤产量同比下降9.4%。
企业杠杆率有所下降,11月末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1%,同比降低0.6个百分点。
房地产与消费回暖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加快5.9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增长34.8%,反映需求端复苏。
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中高速增长。
企业盈利改善
上市公司年报显示,2016年沪市非金融类公司营收、净利润双增长,扣除金融类企业后,营收增长5.72%,净利润增长12.98%。
传统行业企业通过供给侧改革调整,效益显着提升,如万华化学净利润同比增长128.57%。
市场信心增强
国内生产总值突破70万亿元,增量与五年前年相当,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控制在3%左右,进出口逐季回稳,外汇储备保持稳定。
民间投资不足 :全年增速3.2%,低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8.1%的增速,需进一步激发民间资本活力。
区域发展差异 :西部省份GDP增速领跑,但东部地区转型压力仍需缓解。
综上,2016年实体经济在政策引导下,通过结构调整和效率提升,实现了稳中向好、质量优化的双重目标,为“十三五”规划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