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财务报表的审核需要遵循严格的审计流程和规范,确保报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规性。以下是审核的主要步骤和要点:
报表种类与结构审核
核对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预算执行表等报表的编制是否符合会计准则和医院会计制度,检查报表格式、标题、项目分类是否规范。
数据准确性核对
检查关键数据(如收入、支出、结余)的勾稽关系,包括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的平衡关系、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的对应关系。
核对累计摊销、待冲基金等特殊项目的计算是否正确,与报表其他科目勾稽一致。
制度与流程审查
审核费用报销、药品采购、诊疗流程等内部控制制度,评估其健全性、合理性和合法性,通过流程图、制度文件等材料进行符合性测试。
关键控制点验证
检查费用报销凭证的完整性(申请表、审批签字、会计审核等)。
对大额支出进行抽样审查,运用监盘、访谈、函证等方法获取直接证据。
财务报表审查
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同比、环比分析、增减原因说明)。
核对科目余额表与总账、明细账的勾稽关系,检查异常波动项目。
专项风险排查
关注医疗业务成本核算是否合理,检查与“待冲基金”“管理费用”等科目的勾稽性。
审查预收医疗款明细,核查是否存在借方余额及重分类调整的必要性。
审计结论形成
根据测试结果,判断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形成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的综合评价。
审计报告出具
若能获取合理保证,出具无保留意见或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若无法获取合理保证,则需发表无法表示意见或终止审计。
与医院治理层沟通审计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行业特性差异 :公立医院需重点审计财政拨款、大宗采购;私立医院可参考企业审计方法,但需结合医疗行业特点调整审计重点。
持续监督 :建立财务监督机制,定期对财务报表进行复核,防范财务风险。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全面评估医院财务报表的质量,为医疗决策提供可靠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