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唐朝建筑灯具的名称和特点,综合相关资料整理如下:
石灯
唐代寺庙建筑中常见的照明设备,由灯室、蟠龙石柱和台座组成,采用圆雕、浮雕、线刻等工艺,通高194厘米,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
唐灯
又称“针刺五谷花灯”,以纸质灯片折拼连接,通过透光漏影形成繁复花色,体现传统文化与智慧,是唐代花灯的典型代表。
莲花座石灯
造型为莲花形,灯座刻有莲蕊和四条蟠龙,象征佛法光明,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
祆教圣火坛(灯)
洛阳出土的唐三彩文物,通身施三彩釉,用于宗教仪式,顶端燃火象征光明,装饰有联珠纹和莲花。
长安安福门灯轮 :唐代长安城安福门外的灯轮高达67米,装饰锦绣、金玉,曾持续点亮三天三夜。
石牛寺唐代石灯 :原九层现存七层,通高194厘米,雕刻精细,包含山岳、佛龛及蟠龙纹样。
唐三彩灯 :洛阳出土的唐三彩“灯”为祆教圣火坛,四部分组合,装饰波斯萨珊风格纹饰。
照明与宗教象征 :石灯、莲花座灯既用于照明,又象征佛法光明与智慧。
艺术载体 :唐灯通过透光工艺展现繁复图案,兼具实用性与艺术价值。
综上,唐朝建筑灯具以石灯、唐灯为核心,兼具实用与宗教功能,工艺精湛且造型多样。